《为什么》做这些简单的事情,也可以让全本小说网播种下优质的基因,最终长成参天大树,成为行业的翘楚。
[美]查尔斯蒂利著
时代华文书局有限公司
我们不仅为事物的存在赋予意义和价值,还要为自己的行为寻找理由。渴望理由似乎是人类的一个本性。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伯特西奥迪尼在他的那本广为人知的《影响力》中,就有这样一个实验说明我们的亲理由本性:
哈佛大学社会心理学家艾伦蓝格和她的同事采用了一个巧妙的实验来说明人类的固定反应方式与动物的相似之处(l, b, c, 1978)。很多人都知道这样一个事实:当我们请别人帮忙时,如果能够阐明自己之所以需要帮助的理由,得到帮助的可能性会大大增加。原因很简单,人们就是希望自己做的每一件事都有理有据。为了演示这个再平常不过的事实,蓝格去图书馆请排队等着用复印机的人帮一个小忙:对不起,我有五页纸要复印一下。能不能让我先用一下复印机?因为我有急事这个合情合理的请求几乎总是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94%的人让她插到了前面。如果她不说理由,效果就差多了,对不起,我有五页纸要复印一下。能不能让我先用一下复印机?当她这样问时,只有60%的人应允了她。初看之下,这两个请求的关键差别在于第一个请求提供的额外信息,因为我有急事。
被誉为21世纪社会学之父的查尔斯蒂利也写了一本关于理由的书。这本《为什么?》是他学术生涯中为数不多的篇幅较短且通俗易懂的书籍。全书有两个基本观点:理由的给定适当与否取决于给予者和接收者之间的关系;理由的给定建立、确认、协商、或修复双方的关系。值得一提的是,本书不关注理由的对错和好坏,也不关注个人发表或接收理由时有着怎样的情绪和心理动机,而是侧重于理由给定的社会层面:人们如何共享、交流、争辩和修正既有的理由。
在这本书中,蒂利将人们日常交流使用的理由分为四种:惯例、故事、准则、专业表述。如果用象限法来划分归类的话,那么这四种理由则分属四个不同的象限:惯例是遵循适当性的通俗理由,准则是遵循适当性的专业理由;故事是遵循因果性的通俗理由,专业表述是遵循因果性的专业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