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复课以后应该怎么去做:以多种形式开展健康教育,尽早组织全体教职员工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培养师生良好卫生习惯和技能,提高防病意识。每日对入校的教职员工进行体温排查,体温异常者不得入校;对因病缺勤的教职员工进行电话随访,及时了解掌握其健康状况。落实晨午检制度,如有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的学生,应立即送往临时等候区,并通知家长带孩子及时就医或回家休息,不要带病坚持上课。开展因病缺勤监测,每天对因病缺勤的学生进行电话随访,及时了解掌握学生健康状况。有住宿生的学校,每日安排专人对住宿生进行巡视。保持教室清洁,按要求开窗通风。每天通风2-3次,每次至少30分钟。设置充足的洗手设施和洗手液或香皂等卫生用品。合理安排教学,集体性活动安排在室外进行。每日对食堂、宿舍、教室、图书馆等重要场所进行预防性消毒。
3、如果出现疑似或确诊病例后应该如何处理:发现师生出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可疑症状,如发热,咳嗽,咽痛,胸闷,呼吸困难,轻度纳差,乏力,精神稍差,恶心呕吐,腹泻,头疼等,应立即隔离,为师生(包括与疑似病例接触的师生)提供医用口罩,及时到就近的发热门诊就诊。要配合辖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做好疑似或确诊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密切接触者排查。在辖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中小学卫生保健科的工作人员指导下进行消毒。经判定为密切接触者的学生或老师,应接受14天的居家隔离医学观察。
4、 如何进行有效的消毒:加强通风换气,同时对地面、墙壁等物体表面和物品进行清洁和预防性消毒。应以清洁为主,预防性消毒为辅,避免过度消毒。
消毒剂具有一定的毒性刺激性,配制和使用时应注意个人防护,应戴防护眼镜、口罩和手套等,同时消毒剂具有一定的腐蚀性,注意消毒后用清水擦拭,防止对消毒物品造成损坏。所使用消毒剂应在有效期内。